08. 为什么我感受不到快乐,内心一片麻木?
🤔 问题描述
不知道我现在的状态是怎么了,感觉自己的感受力变弱了,感觉自己这两年最鲜活的一段时间,应该刚谈恋爱的时候,对一切事物都有新鲜感,听歌的时候我都特别开心,但是只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吧。之后就是很不好的收场。总之我现在感觉就是,好像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了,非常的麻木。每天就是思考各种工作上的事情,感觉好久不开心了。感觉自己没有活力了。好久不跟人聊天了呀,我感觉我。就是很久都没有人认可我,接纳我了。每天只能去进行一些固定的娱乐,去度过一段时间。就是没有开心起来的理由了。没有一样娱乐是我可以沉下心来去体验的。反正整天下来就是不开心。听歌的话也不快乐了,感觉那种快乐不是我应该体验的,就是,调动不了自己的情绪的感觉。
📚 理论支持
引用:《二次成长》第一章 - 存在感
心理学上的存在感,是一种自我能够被看到、被察觉、被感知以及被回应的内心状态。而这种状态就是我们和这个世界以及对自己和他人建立信任的开始。
婴儿向世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...信号传递出去之后,我们会等待,等待来自外界的回应...回应方式也将决定我们获得怎样的存在感。
应用解释:你的“感受力变弱”和“麻木”,很可能是一种自我保护。就像书中提到的婴儿,如果发出的信号(哭闹、表达)总是得不到回应,就会渐渐停止发出信号,以避免得不到回应的失望和痛苦。当你在恋爱初期,你的“信号”(分享、爱意)得到了积极的回应,所以你感觉“鲜活”,感受力被重新激活。但当这种高频的回应减少,你又退回到了那种“不被回应”的麻木状态中。
引用:《二次成长》第三章 - 价值感
如果我们总感觉自己是多余的,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,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究竟有何意义,那我们所处的人生将会在根本层面上体验到难熬的痛苦。
价值感的缺乏,我们会很容易接受强塞给我们的观点,认为有钱、有颜、有权才是有价值感的象征...可是这种冲刺不仅不会让我们建立真正的价值感,还会一点一点摧毁和瓦解我们价值感的根基。
应用解释:你感觉“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”,并且觉得快乐“不是我应该体验的”,这指向了核心价值感的缺失。你将自己的价值感和快乐,过度依赖于外部条件(如恋爱关系、工作成就)。当这些外部条件不稳定或无法持续提供满足感时,你的内心就失去了快乐的理由。因为你从内心深处不相信自己是“值得”快乐的,所以即使是听歌这种简单的愉悦,你也会产生一种疏离感。
💡 深度分析
你的状态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结果,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:
- 🌀 存在感的缺失是根源:你提到“很久都没有人认可我,接纳我了”,这直接命中了“存在即被感知”的核心。当我们的存在(想法、情绪、努力)长期不被外界“看到”和“回应”时,为了避免痛苦,潜意识会选择“麻木”,主动降低感受力。这就像一个长期得不到回音的山谷,最终会选择沉默。
- 📉 价值感的依附是现状:你的快乐和活力似乎都建立在“被认可”和“被接纳”之上。恋爱初期的甜蜜,本质上是一种高强度的“被认可”。当这种外部认可消失,你的价值感系统就崩溃了。你投入工作,也是在寻求一种成就上的认可来支撑自己。这种依赖外部评价的价值体系是脆弱的,一旦外界没有反馈,你就会感觉自己“没有活力”、“不开心”。
- 🚶♂️ 行为模式是结果:“不跟人聊天”、“进行一些固定的娱乐”,这些都是存在感和价值感缺失后的典型行为。不聊天是因为害怕发出信号后依然没有回应;固定的娱乐则是一种低耗能的、可预测的消磨时间的方式,它不需要你投入真实的感受,自然也无法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。这是一种“安全”的自我隔离。
🎯 改进方案
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,我们需要像书中说的那样,用理想父母的方式,重新养育自己一次。核心是:从向外索取,转向向内探索和自我确认。
1. 刻意练习:重建“发出信号-得到回应”的循环
这个练习的目的是让你重新体验到“你的存在能被世界感知到”,从而唤醒你的感受力。
- 微小信号:从最简单、最安全的事情开始。比如,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,发给你觉得可能感兴趣的朋友,并附上一句“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,分享给你”。
- 记录回应:无论对方如何回应(哪怕只是一个表情),都客观记录下来。目的是让你看到:你的信号被接收到了。
- 不对结果做价值判断:练习的重点是“发出-回应”这个过程本身,而不是回应的好坏。这能帮助你将“存在”与“被称赞”脱钩。
2. 价值感重塑:记录你的“闪光时刻”
这个练习源于《二次成长》中重塑价值感的方法,目的是让你发现,你的价值不依赖于任何人、任何事。
- 准备一个“价值感日记”:每天花5分钟,记录下让你感到“我还不错”或者“这件事有意义”的微小瞬间。
- 记录标准:
- 不是“今天老板表扬了我”。
- 而是“今天我独立解决了一个困扰很久的bug,那一刻我感到了掌控感”;“今天我听歌时,注意到了一个以前没发现的鼓点细节,我为自己的专注感到满足”;“今天我给绿植浇了水,看到它很有生机,感觉很好”。
 
- 关注内在感受:这个练习的关键是,把评价标准从外部的认可转向内部的感受(掌控感、成就感、平静感、连接感)。
3. 建立“信任拼图”
在《二次成长》的第四节中提到了“信任拼图”的概念。你可以把它实践起来。
- 画出拼图:画一个大拼图,分解成三个区域:存在感、安全感、价值感。
- 填充拼图:每当你通过上述练习,获得了一次积极的体验,就在对应的区域里写上这件事。
- “把文章分享给朋友得到了回应” -> 填入存在感区域。
- “独立解决了bug” -> 填入价值感区域。
- “和朋友进行了一次没有压力的闲聊” -> 填入安全感区域。
 
- 视觉化你的成长:这个拼图会成为你二次成长的地图,让你直观地看到,你正在一点点地把自己重新建立起来。
🌟 核心领悟
亲爱的朋友,你感觉不到快乐,不是因为快乐不属于你,而是因为你内心那个负责感受快乐的“接收器”因为长期收不到信号而暂时休眠了。
你现在要做的,不是强迫自己开心,而是允许自己“不开心”,并开始做一些微小但具体的事情来重新激活那个接收器。每一次微小的尝试,都是在告诉内心深处的自己:“我看见你了”,“你的感受是重要的”,“你是有价值的”。
这个过程就像是在黑暗中划亮一根又一根的火柴,虽然微弱,但足以让你看清脚下的路,并最终重新点燃内心的那盏灯。
🔗 相关问答
- Tags: #存在感 #价值感 #情绪麻木 #自我提升
最后更新时间:2025-09-10
实践状态:开始实践
相关书籍:《二次成长》第一章、第三章
